从开学到现在已经走了一些学校,听了二十几位老师的复习课。老师们认真的态度、踏实的作风着实让我感动,但是,因缺乏理论指导和深刻的反思,还存在很多问题,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在此,我根据自身的经验和一些学校的做法,提出初中化学总复习的一些建议,供大家参考。
一、 应该认真研究课标和教学参考书
1、课标和教学参考书是把握习题难度的依据。在复习过程中,有些老师选择了一些难度很大的练习题,结果使学生的焦虑情绪雪上加霜,影响了学习的积极性,造成一部分学生掉队,同时也浪费了学生的有效时间。初中化学课标中明确规定:“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应该体现启蒙性、基础性。一方面提供给学生未来发展所需要的最基础的化学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和科学方法分析和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使学生从化学的角度逐步认识自然与环境的关系,分析有关的社会现象。”我们知道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所以,中考化学试题,不可能超出课程标准要求的范围。教学参考书中的“教学目的要求”,又细化了课标中的“内容标准”,进一步明确了各知识点的目标要求。因此,在复习的过程中,要认真研究课标和教学参考书,把握各知识点的学习目标,使选择的习题难易适度,节省学生的学习时间;同时也可以避免学生产生厌学情绪。
2、课标和教学参考书是把握知识广度的依据。
适当扩充知识对学生以后的生活以及到高中后的学习都会起到积极的影响,但是无限制的扩充知识点,势必会占用学生有效的学习时间;另外,历次的中考试题考察的知识点都没有超出课标要求。所以,老师们应该根据课标和参考书的要求控制知识内容的广度,做到知识不超出课本的范围。试卷中有些知识点虽然课本中没见过,但是在信息给予题中出现的,为了考察学生的学习知识解决问题能力。在复习过程中,应该培养学生学习知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是扩充知识范围。
平时新授课中,可以结合课本内容,适当补充课外知识,到最后复习的冲刺阶段,因该加强教学的针对性。
二、 应该认真研究近几年的中考题
通过研究中考题,有助于对题型的把握。例如:在近三年的中考题中,没有以下与实际相脱离的纯理论题目,“X和Y两种元素,它们组成甲和乙两种化合物,甲中X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0%,乙中X元素的质量分数为50%,若甲的化学式为XY3,试确定乙的化学式。”也没有“根据化学方程式,求生成物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等类型题。老师们在复习的过程中可以不讲,或者一带而过。
通过研究中考题,可以了解各类知识点的出题比例,适当的分配复习的时间。例如:2010年化学中考试卷中,实验题占22分,计算题仅占6分,在哪方面多下功夫,老师们自然清楚。
通过研究中考题可以对试题的难度有一个直观的印象,有助于对习题难度的把握。
“初中总复习指导与训练”中的练习题,是近几年中考试题的汇编,反映了中考试题的难度和题型,也体现了今年出题的方向。在综合训练阶段,老师们应该组织学生先做“初中总复习指导与训练”上的习题,对中考试题的难度和题型,有一个初步的印象,再做其它题时,可以据此对题目进行改编和删减,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
三、应该处理好讲和练的关系
在复习课中,老师们为了保持知识的整体性或怕完不成教学任务,常犯的一个错误就是“满堂灌”。大家知道,任何人对同一事物和同一活动保持注意力的时间是有限的,开头兴趣盎然,后来就会精神萎靡,注意力不易集中,影响听课的质量。如果穿插适当的练习,不但可以及时巩固记忆、加深理解,同时也可以变换一下学生的学习方式,使部分疲劳的神经交替休息,提高学习的效率。另外,初三老师工作量比较大,如果每节课都“满堂灌”,老师们都无法承受,影响身体健康。应该想个办法劳逸结合,给自己减轻点负担。
四、应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大家都很清楚,无论是单元复习还是专题复习,目的是使知识条理化,建立知识间的联系,加强理解和记忆,并通过练习提高能力。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多采用老师问学生答的方式进行,老师设计的问题一般针对前半截学生,只有他们能跟老师配合起来,产生互动。后半截学生对前一个问题没想清楚,老师就已经提出后一个问题,他们逐渐对课堂失去兴趣,甚至于放弃不学。如果利用学案,设计有梯度的问题,并给学生适当的自主学习时间,就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照顾到各个层次的学生,使之都学有所获。再者,老师的教是为了不教,是为了学生的长远发展。所以,在复习过程中,应该引导学生总结方法,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五、应该注意审题能力的培养
在平时的考试中,题干长的题目,出错率就高。原因主要有二:一是不少学生在平时练习中,迫于作业过多的压力而形成了草率看题、粗心大意的毛病;二是没有掌握找关键词的方法。针对这两个原因,在平时的练习过程中,要求学生认真阅读题中的每一句话,不要放过每一个字词,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还要有意识得引导学生透过复杂的题干部分,找出重点,理解题意。所以,审题时,学生要特别注意题目中的关键词语。读题时可以让学生手中拿着铅笔,边看边做符号,如数据方面的用横线划一下,对提出的问题的要点可以用画圈圈起来。这样一来,当做题的时候就有一个很好的提示作用。最后用橡皮擦的时候,也有一个回顾的作用,可能会发现漏洞等。
荀子在《劝学》中写到: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所以,老师们应该认真钻研教育理论,掌握学生学习的规律,并且要勤于反思,及时修正教学中不符合教育规律的做法,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使自己的教学工作变得省时而高效。
评论